2月2日已護送母親住進淡水「雙連」安養中心,一直到現在,我們的心情還是十分複雜,恐怕不是有過類似經驗的人所能瞭解。
從理性上說,這是想了又想目前比較好的辦法;然而在情感上不但是母親,我自己也無法接受她那天出了門就長期不再回家住的事。
很多親友都知道母親近年來有記憶衰退與錯亂的現象,雖然去年底有醫生診斷過不是失智症,但她時空顛倒的話語,市街由熟悉變成陌生,不適於獨居的警訊已經愈來愈明顯。
我們曾試過請人在家照顧但為母親所排拒,近一個月來母親的胃口奇佳,可是很挑食,隨時想吃若我們不及供應,她就出門自行覓食,也不要人陪同,有時等我穿好衣服她已走遠,京華城就在左近,附近巷弄交通比以前更為擁擠混亂,母親一走出去,我便不由得開始亂想,直到見她進門才鬆一口氣。我們曾對台北附近的安養機構進行瞭解,「養護所」的服務對象以無法行動的老人為主,都是空間狹小因陋就簡,與住家的落差實在太大;「護理之家」環境較好,而且與醫療資源結合,但以行動自如的老人而言,活動空間還是太小;此外就只有老人公寓或安養中心,有的環境相當不錯,但沒人照料與獨居無異,已不適於母親居住。
「雙連」是教會辦的,裡面的人都很有愛心,環境整潔,布置溫馨,有很大的戶外散步空間,從不同的來源顯示的確口碑不錯,近日行政院也有意列為新任院長春節訪視的對象。
母親對「雙連」的印象也蠻好,可是當晚就堅持要回家,因為感覺自由被束縛,之後每天都要我帶她回家,使我複雜的心情更加矛盾,設身處地想,我們也很難接受自己突然被軟禁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啊!
「雙連」很滿,只有一個位子,使我不得不下決定過年前安排母親進住免得落空。母親住的是有護理人員照顧起居的樓層;樓下有獨居套房,很舒適費用還較低,但只適合無需照料的健康老人。
小時候看到很多大戶人家都有兩三個佣人伺候家中長者,當時毫不懷疑以後自己父母也是如此,甚至自己老了亦當如是。孰料時代變遷,現在有幾個家庭請得起佣人?外勞或可替代,但貼心的感覺是無法與過去的老管家相比擬的。由於這種舊式的安老願景深植於心,總覺得自己不夠爭氣,也不夠孝順,午夜夢醒,常為此輾轉難眠。
我們見過一位孝順的女兒,為了照顧生病坐輪椅的母親,自己條件相當優秀但三四十歲還沒結婚,奉獻出全部的青春無怨無悔,還每年費盡千辛萬苦帶著母親出國遊玩,那輪椅上下舟車的麻煩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,那位女士為家庭的付出令人感佩。
現在似乎除非家裡有人願意什麼事都不做徹底犧牲,否則老人就很難有生活的品質與溫暖,甚至連起碼的尊嚴也很難維持。沒有機會伺親的人可能很懷想父母在身邊的福氣,卻體會不到安老現實問題的棘手與殘酷。
以目前政府規定的標準,申請外勞必須是不能行動要人餵飯的那種,母親完全不符合申請資格,所幸還有「雙連」這樣的地方可以住,盼望她老人家能逐漸適應,將就住個兩年,屆時再作打算,其間我們會回來看她,也希望關心她的人在台北時能給她一點溫暖和安慰。
誠摯地謝謝給予我們支援和關懷的好友與親人!
|